聞之色變的癌王「胰臟癌」,黃金治療時機報你知(上)

聞之色變的癌王「胰臟癌」,黃金治療時機報你知(上)

分享胰臟癌成因與危險因子、五大前期症狀、檢測方式及癌症期別的衛教。

什麼是胰臟癌
胰臟位於腹部深處,扁平且長形,可分為三部分:頭部,體部和尾部。胰臟頭部連接於十二指腸部分;胰臟中央為體部;胰臟末端尖細者為尾部,胰臟主要功能:(1) 分泌胰液,幫助消化(2)分泌胰島素調節血糖水平。
胰臟癌是一種惡性腫瘤,通常是胰臟細胞的突變,這些突變使細胞無法正常死亡,且不斷增生,形成腫瘤。胰臟癌是目前全球最致命的癌症之一,其因為早期症狀不明顯,往往在診斷時已經處於較晚期,治療難度較高,癒後較差。

胰臟癌成因與危險因子
胰臟癌的發生與多種因素有關,主要的危險因子包括:
  • 年齡:隨著年齡增長,胰臟癌的風險會增加,通常多發於60歲以上的人群,男性居多。
  • 酒精:有報告指出喝酒與胰臟癌的發生有關。
  • 吸煙:吸煙是胰臟癌的重要危險因子,吸煙者比不抽煙者高2至3倍。
  • 飲食習慣:日常飲食中如果攝取太多肉類或脂肪,發生胰臟癌比例較高。
  • 家族病史:有胰臟癌家族史的人群,其患病風險會相對較高(5~10%胰臟癌患者,家族成員有該病史)。
  • 糖尿病患者:研究顯示罹患糖尿病超過五年以上,胰臟癌風險大約為無糖尿病者的兩倍。
  • 慢性胰臟炎:長期的慢性胰臟炎可導致胰臟組織損傷,罹患風險為正常人的三倍。
  • 肥胖:超重和肥胖與胰臟癌的發病風險有關。
  • 化學藥品:長時間接觸化學藥品(超過10年以上),尤其是石油或其它溶劑。
  • 曾接受胃部切除手術者:可能原因為接受胃部切除手術後,改變了胃調節胰液的功能,或者胃切除後胃酸減少,導致致癌的亞硝酸鹽產生增加,可能提高胰臟癌5~7倍發生率。

胰臟癌的症狀
胰臟癌的症狀,依發生的位置而有不同。一般早期的胰臟癌是沒有明顯的症狀,腫瘤一般大到一定程度才會出現腹痛,甚至背痛等等。
常見症狀包括:
  • 腹痛:腹部上方或背部的鈍痛或劇烈疼痛,可能因腫瘤壓迫周圍結構而引起。
  • 體重減輕:可能與進食不佳以及消化、養分吸收異常有關。
  • 黃疸:由於腫瘤壓迫總膽管,可能會導致皮膚和眼白變黃(黃疸)。
  • 消化不良:常伴隨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或疲倦等症狀。
  • 持續腹瀉或灰白色糞便:腫瘤阻塞胰管,會造成無法處理的脂肪由糞便排出,形成脂肪便。 
胰臟癌的檢測方式
診斷胰臟癌通常需要結合多種檢測方式:
  • 血液檢查:最常見的選項是抽血,而跟胰臟相關的就是「澱粉酶」及「脂肪酶」的測定,其中又以脂肪酶的專一性比較高,但是這類酵素指標在臨床上是用來評估胰臟是否有發炎,包括非腫瘤以及腫瘤引起的發炎,不是直接檢測腫瘤的存在。血液檢查雖然可以測定一些所謂的腫瘤指數,其中與胰臟最相關的是CA19-9(醣類抗原 19-9 或唾液酸化 Lewis(a)抗原),但CA19-9的專一性不夠好,許多來自於身體腺體裡長出來的惡性腫瘤,像是肺癌、大腸癌、胃癌、膽管癌及唾腺癌、膽胰道或呼吸道發炎、糖尿病、子宮內膜疾病、肝功能或甲狀腺功能不佳、中草藥等等影響,也可能讓CA19-9上升。從篩檢的觀點來說, CA19-9超過標準,通常不代表一定是罹患了胰臟癌。
  • 電腦斷層攝影及磁振照影檢查:可幫助了解胰臟腫瘤及腹部其他臟器的大小、位置和是否有轉移。
  • 內視鏡逆行性膽囊膽管胰臟攝影:此項檢查是將十二指腸內視鏡經由口、胃放到十二指腸的胰膽管共同開口處後,再將顯影劑經由導管打入膽胰管中,然後再用X光照像,結果可顯示出整個胰膽構造是否出現異常。
  • 內視鏡超音波(EUS):在內視鏡的前端增加一個超音波偵測器,隔著胃壁或十二指腸壁就近觀察胰臟,即使是小於1公分的胰臟病灶,EUS也能看清楚,是目前偵測早期胰臟癌解析度最高的檢查。不過EUS具侵入性且技術門檻高,不會在一般健檢時當篩檢工具使用,或是做為CT、MRI檢查不易判定時的檢查工具。
​​​​​​​胰臟癌的分期
胰臟癌的分期通常依據腫瘤的大小、是否擴散到周圍的淋巴結或其他器官,以及是否可手術切除來進行分類:
  • 第一期:腫瘤生長局限在胰臟內部,沒有擴散到其他組織。
  • 第二期:腫瘤恐已擴散至胰臟外,甚至出現局部淋巴結轉移。
  • 第三期:腫瘤已侵犯腹腔動脈、上腸繫膜動脈及靜脈或肝總動脈,且伴隨淋巴結轉移。
  • 第四期:腫瘤已經侵犯到其他遠端器官,如肝臟或肺部。​​​